港聞專題:綠在區區回收商 表現差照獲肥約 建制派壟斷 兩年擸2.5億資助

Kaykku
Apr 21, 2021

政府斥資超過2.5億元委聘多個組織,今年起在18區經營22個「綠在區區」回收便利點,以簡潔、乾淨、統一的設計,取代原本陳舊、污糟的社區回收中心,希望吸引更多市民進行分類回收。經過政府大灑金錢「豪裝升級」後,回收點煥然一新,回收效率亦有所提升。

不過本報發現,即使曾進行公開招標,絕大多數中標的承辦商仍是原有社區回收中心的經營者。這批承辦商不僅大部份有建制派背景,而且過去經營社區回收中心的表現不佳,很多無法達到合約訂明的回收量目標,部份甚至只得約五成回收量,但仍成功投得新合約。

記者:關冠麒

自去年11月,由環保署外判、清一色以「6」字作招牌的「綠在區區」回收便利點陸續在各區開始運作,至今全港已有22間。這些回收點位於鬧市地舖,裝修揼本,文青風格吸引不少年輕人留意,間中有人排隊回收廢物。

15間回收量不合格

這些「綠在區區」回收點,其實是舊有政策的升級版。過去政府以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非政府組織,設立17個社區回收中心和兩個流動回收站,以方便市民回收塑膠、玻璃和電器廢物,並舉辦推廣減廢和回收活動。單在2016至18年,19個社區回收項目總共獲得超過1.085億元的政府資助。

然而,巨額資助背後,各社區回收中心表現未如理想。根據政府呈交立法會的資料,各非政府組織簽訂的合約中,列明每個中心各種廢物的每月目標回收量。以121C回收社位於西營盤的回收中心為例,合約列明每月須回收10.9噸塑膠。但在2016至18年,三年內該回收中心合共只回收了188.9噸塑膠,平均每月5.25噸,只達目標量48%,是最低的一間。121C回收社在灣仔區和南區的舊回收中心同樣不合格,塑膠回收量僅達目標的55%和74%。19個舊社區回收中心或流動回收站中,2016–2018年只得四間塑膠回收量合格。

121回收社過去在港島三區的社區回收中心的回收表現皆不合格。

這些回收中心的回收成本更是高昂,每回收一噸廢物,往往涉及數以萬元計的公帑資助。最誇張是北區居民聯會營運的石湖墟回收中心,2016至2018年獲得約700萬元資助,但三年內只回收了128.4噸廢物(塑膠佔99%),即平均每噸回收物就獲55,000元資助。

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表示,商業回收商回收優質的塑膠廢料轉銷海外,最好景時每噸只賣3,000、4,000元,回收中心獲得的資助卻高十多倍,成本效益低。但他指出,社區回收中心有教育功能,成本亦包括舉辦推廣環保的活動,難以跟商業回收商直接比較,價錢是否合理留待公眾評價。

雖然回收表現肥佬,成本高昂,但這些承辦商繼續獲政府重用。在15間「不合格」的回收中心當中,有12間承辦商在去年的公開招標當中,贏得政府「綠在區區」回收便利點的合約。而且資助金額三級跳,22間新回收點在24個月的營運期內,合共獲2.5億元資助,是2016至18年總資助額的兩倍有多。

舊承辦商在公開招標中佔有一定優勢。根據招標簡報會文件,政府中央投標委員會會就遞交的標書作出評分,價格評分和技術評分分別佔三成和七成。在技術評分中,投標者的經驗佔15%,如有超過四年或以上在區內提供回收服務的經驗,就可獲滿分。因此所有舊承辦商,不論過往回收表現合格與否,在競投今次「綠在區區」項目時,已有10.5底分。

獲政府錄用的承辦商大都由建制派人士經營。121C回收社的主席正是建制派前中西區區議員陳捷貴,121C今次繼續贏得半山、灣仔區和南區的回收服務,合共獲批出3,540萬元的合約。奪得半山以外中西區合約的坊眾資源管理有限公司,兩名董事是工聯會成員呂鴻賓和港島各界聯合會副理事長邱松慶。

建制派前中西區區議員陳捷貴(左二)創辦的121C回收社,獲多區的回收合約

獲上水和粉嶺回收合約的北區居民聯會,曾參與香港各界撐國安立法聯合陣線聯署,其主席鄧開榮更是新界社團聯會副理事長和廣東省政協委員。新設的東涌回收點合約金額最高,達1,856萬元,該中心由離島婦聯營運,其主席周轉香是民建聯成員。

劉祉鋒認為,政府今次的「綠在區區」項目合約金額高昂,應該不少人有興趣,視之為「肥豬肉」,政府有為此項目進行公開招標,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入標,他相信有關部門會公平地審視標書。但他認為,評分時應考慮有關組織過往承辦政府項目時的表現,「有達標就有分加,達唔到標,得嗰四、五成,就要扣分」,才做到目標為本,公平地使用公帑。

環保署回覆稱,環保基金自2009年資助非牟利機構於不同地區營運社區回收中心,回收量或間有起伏,但整體塑膠回收量為目標回收量的108%。獲資助機構須按照實報實銷原則,向審批小組申請付還項目的各項開支;所有收入均須用來抵銷實際的開支 。環保署於綠在區區「回收便利點」的公開招標中,共接獲40多份標書,已按既定程序,對標書的技術建議和財務建議進行評審,再按照招標文件內有關接納標書的甄選準則,選定最後的中標者。

新回收點豪裝 貴租鬧市吸客

「綠在區區」回收點的裝修一洗以往回收舖陳舊、污糟的印象。

今次「綠在區區」回收便利點,一洗以往港人對廢料回收場的印象,有透明玻璃外牆,北歐風的室內設計和明亮燈光。多個猶如自助洗衣機的特製巨形回收箱置於牆邊,分類回收八類家居廢物。公眾可將已清洗的可回收物帶到回收點進行分類,賺取積分,最高儲滿2000分(即25公斤膠樽或200公斤紙)可換取一支900毫升芥花籽油。辦公時間以外,店外設24小時回收箱。回收點大部份都設於鬧市中的千呎地舖,租金昂貴,以121C經營的天后回收點為例,每月租金超過10萬。

22間回收點兩年的營運期連同起動金額,總合約費逾2.5億元。雖然運作費高昂,但似乎確令各社區回收量有所提升。環保署稱,各回收點自去到11月陸續投入服務後,截至今年1月,已合共收集超過1,200噸回收物,較合約要求超出近八成。此數字較以往舊社區回收中心的回收量顯著上升。

「綠在大角咀」的職員會即場指導市民為回收物進行分類。

原本營運油尖旺區社區回收中心的薈萃服務網絡協會亦獲得「綠在大角嘴」合約。負責人林浩揚表示,舊回收中心位於大角嘴內街,僅得300多呎,綠在大角嘴不僅選址於面對大街、交通方便的塘尾道,面積更一口氣上升至千多呎。

增教育功能 林浩揚:物有所值

林浩揚認為,「綠在區區」回收點兼有教育意義,成本較高也值得。

他續指,以往回收中心跟普通回收舖一樣,無特別裝修,主要使用者為各大廈的管理公司、業主立案法團或清潔公司;但綠在區區回收點環境舒適,「有街坊問係咪電訊公司」,吸引年輕家庭甚至一家大細等散客前來回收廢物,令回收效率上升,即使政府訂下的目標回收量由以前的6.3噸塑膠提升至約10噸,亦不難超標完成。今次項目雖然成本大增,但回收量不但有所提升,回收點亦能對市民有教育作用,林浩揚認為物有所值。

大角咀街坊李小姐會儲起一個月的家居垃圾,帶到回收點分類回收。

在藥廠工作、帶同一大袋膠樽前來回收的何小姐表示,公司不時有過期的藥物要處理,用作包裝的膠樽亦會直接棄置,但近期會將清洗過的膠樽交到綠在大角嘴進行回收,自1月中正式營業後,她已來過近十次。家住大角嘴區的李小姐表示,每個月都會將家中儲起、簡單分類好的家居垃圾帶到回收點進行回收。她以前會將家中廢紙交給拾荒婆婆,但其他廢物找不到方便渠道進行回收,因此對於有回收點設於便利地點感到高興。雖然每次拎一大堆廢物落樓都覺得有點辛苦,但她覺得很有滿足感,「拎兩大袋嘢嚟,你知道少咗兩袋嘢去堆填區」,對於積分換禮物反而不在乎。

原刊於2021年4月21日香港《蘋果日報》(內文有略作修正)

--

--

Kaykku

A Cell Biology background journalist with Apple Daily Hong Kong